(°ο°)
1、二氯甲烷和正己烷的沸点差异主要与它们的分子结构和极性有关。1. 常见物质的沸点对比二氯甲烷(常见工业溶剂)的沸点约为39.6℃二氯乙烷
,而正己烷(常用于实验室和化工)的沸点约69℃。如果是1,2-二氯乙烷二氯乙烷
,沸点则会升至83.5℃。需注意“二氯”可能指代不同化合物(如二氯甲烷、二氯乙烷),需结合具体场景判断。2.。
2、A、为苯酚,属于酚类,为醇类,故A错误二氯乙烷
;B、丙烷和2,2-二甲基丙烷均属于烷烃,分子上相差2个CH2原子团,结构相似,是同系物,故B正确;C、乙二醇中两个羟基,丙三醇中三个羟基,故结构不相似,不属于同系物,故C错误;D、1,1-二氯乙烷和1,2-二氯乙烷,分子式相同,结构不同,属于同分异构体,...。
3、残留溶剂分为三类,每类的限度如下:1. 1类溶剂(Class 1 Solvents)限度:应尽量避免使用,如果无法避免,必须严格控制其残留量。具体限度如下:苯(Benzene):2 ppm 氯仿(Chloroform):60 ppm 四氯化碳(Carbon Tetrachloride):4 ppm 1,2-二氯乙烷(1,2-Dichloroethane):5 ppm 1,1-二氯乙烯...。
4、卤代烃的命名依据 根据取代卤素的不同,分别称为氟代烃、氯代烃、溴代烃和碘代烃。也可根据分子中卤素原子的多少分为一卤代烃、二卤代烃和多卤代烃。还可根据烃基的不同分为饱和卤代烃、不饱和卤代烃和芳香卤代烃等。或者根据与卤原子直接相连碳原子的不同,分为一级卤代烃RCH2X、二级卤代烃R2CHX和三级...。
5、由氯与乙烯在金属催化剂存在下反应,然后蒸馏而得。1、乙烯与氯气直接合成法 以乙烯和氯气在1,2-二氯乙烷介质中进行氯化生成粗二氯乙烷及少量多氯化物,加碱闪蒸除去酸性物及部分高沸物,用水洗涤至中性,共沸脱水,精馏,得成品。2、乙烯氧氯化法乙烯直接与氯气氯化生成二氯乙烷。由二氯乙烷裂解制氯...。
6、水合铜离子试剂法:将每种化合物分别加入水合铜离子试剂中,观察颜色的变化。环己烷和甲苯不会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,而 1,2-二氯乙烷会产生蓝色沉淀,四氯乙烯会产生白色沉淀,氯代苯会产生黄色沉淀。需要注意的是,不同的化合物鉴别方法可能会有重叠,不能仅仅凭借一种方法就确定化合物的身份,需要综合...。
7、用乙醇直接生成环氧乙烷较为困难,但可以通过乙烯先生成2-氯乙醇,再进一步转化为环氧乙烷。以下是具体的方法:方法一:乙烯与氯气的加成反应:将乙烯和氯气通入水中,这是一个加成反应。乙烯分子中的双键会与氯气分子发生反应,生成1,2-二氯乙烷(虽然此步骤未直接生成2-氯乙醇,但为下一步生成2-氯...。
8、能与乙醇、氯仿和乙醚混溶,溶于约120份水。相对密度(d204)1.2569,凝固点-40℃,沸点83~84℃,折光率(n20D)1.4443,闪点(闭杯)13℃,易燃,高毒(1,1-二氯乙烷属微毒),半数致死量(大鼠,经口)670mg/kg。有致癌可能性。蒸气对呼吸道有刺激性。 中文名称:1,2-二氯乙烷英文名称:1...。
9、对于一些常见的氯代烃,可以使用以下表示方式:1. 对于单个氯原子取代的烃类,可以将氯原子的符号"Cl"写在化学式中,例如:- 氯甲烷:CH3Cl - 氯乙烷:C2H5Cl - 氯丙烷:C3H7Cl 2. 对于多个氯原子取代的烃类,可以在化学式中逐一表示每个氯原子,例如:- 1,2-二氯乙烷:C2H4Cl2(其中两个氯...。
10、乙炔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转化为乙醛:1. 通过氯化氢加成及水解重排法 步骤一:氯化氢加成:首先,乙炔与氯化氢(HCl)进行加成反应。这一步骤遵循马氏规则,即氯化氢中的氢原子主要加成到乙炔中含氢较多的碳原子上,氯原子加成到含氢较少的碳原子上。经过两次加成,形成1,2-二氯乙烷。步骤二:水解:...。